当图书馆打开剧本杀,会上演哪些故事?|文化观察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4-09-11 09:50:52
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
“剧本杀”作为一种线下角色扮演游戏,因其推理性、悬疑性以及较强的社交属性,深受年轻人喜爱。自两年前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“跨界”开办剧本杀以来,河北、湖南、四川当地的省、市级图书馆,以及湖南大学图书馆、钱学森图书馆等高校图书馆也陆续打造了自己的剧本杀活动。当图书馆遇上剧本杀,会演绎什么样的故事?图书馆内举办剧本杀活动有什么特点?9月10日,封面新闻对话了图书馆读者与剧本杀从业者。
四川省图书馆内剧本杀的布景
图书馆剧本杀特征明显
文化+沉浸式体验将优势最大化
“暮春时节,细雨迷蒙,竟陵的码头被一层轻纱似的薄雾笼罩,仿佛连天地也不舍离别似的,氤氲成一片动人的神色。陆羽与二娘并肩而立,目送着崔国甫与杜甫步入离别的舟船。”
这是四川省图书馆沉浸式剧本杀“古籍研学——迷踪·品茶寻经”第一场、《千载茶香一盏间》的开篇描述。该剧本讲述了陆羽、杜甫、崔国辅、二娘在晚唐时期,各自贡献力量传承茶道的故事。
故事是剧本的灵魂。
四川省图书馆的剧本杀活动以“茶”为背景,只闻其名便有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。而对比其他图书馆,该类剧本的剧情确有此共通之处。
济南市图书馆此前推出的剧本名为《书消失的那天》;钱学森图书馆的《归乡1955》以钱学森曲折的归国经历为背景而展开;河北省图书馆打造的《石门情报站》选取1947年的石家庄战役作为背景,以传递城防图情报为剧情主线……
不难看出,围绕文化、历史而展开的故事,才是图书馆剧本杀的剧情创作内核。
剧本敲定,但如何吸引读者?图书馆有自己的答案:空间优势。
在四川省图书馆所举办的剧本杀活动中,参与者们可在不同场景中身着汉服,品茗、吟诗、玩飞花令、诗词接龙,还有编竹编……主打“沉浸式体验”。
图书馆一楼设置的剧本场景
“如果是把这个剧本搬到店里,效果可能会没那么好。”现场的NPC(非玩家角色)郑怡铭告诉记者。他已经在剧本杀行业从业三年,主要是做剧本编剧,此次是剧中角色“陆羽”的扮演者。“在剧本杀中,很多内容需要通过文字去表达,如果剧本足够精彩,也能达到效果。不过这个剧本的文字可能更偏向于古文,普通观众接受度不高,但如果是在图书馆这样的宽阔、丰富的场所里,通过大量布景去表演和呈现,就很符合主题,也不违和。”
而济南市图书馆剧本杀《书消失的那天》亦是如此,当地发布的图文资料显示,图书馆在馆内一楼和二楼设置了相关任务点,参与游戏的读者在顺利通关后即可完成最终任务。
有内涵、有剧情、有丰富的场景供玩家沉浸式体验,并且大多都免费。此时,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和喜欢玩剧本杀的年轻人,同时将目光投向图书馆。
图书馆二楼设置的另一场景又有不同任务
内容准确有趣是文化类剧本杀创作难点
剧本杀公司老板:不认为是挑战
剧本杀广受年轻人喜爱,将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剧本杀的趣味性进行结合,无疑是对阅读模式的创新,但如何将文化之美融于娱乐性强的剧本之中?其中,最大的难点就是对历史内容的准确把握。
“在这个剧本的创作过程当中,我们付出最多时间的是把《茶经》认认真真学习、理解,然后再把内容、背景人物,同其他古籍串起来。”余女士是《迷踪·品茶寻经》系列剧本的编剧之一,全套剧本共12部,历时三个月创作完成。
据余女士介绍,这套以茶文化为背景的剧本,主创团队有过很多争议,“大家都想放自己觉得很重要的、感兴趣的点,但实际上我们最后做了减法,把我们觉得该保留的东西保留下来。”
何为该保留的东西,剧本杀玩家们深有体会:关于《茶经》的来历、茶的分类,陆羽经历了哪些磨难整理出这本《茶经》……
成都的袁女士是一名剧本杀玩家,也是图书馆的读者。她通过网络消息看到这场活动。“外面的剧本杀娱乐性比较强,可选择的题材也更丰富,但这个的文化属性很明显,针对性很强,如果是喜欢文学的人,或者孩子和家长,就比较适合。”
针对性强的另一面,便是受限的群体。该类剧本杀活动的宣传,往往是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发布,“读者”是首批玩家。如何突破“读者”的圈层向外辐射?经营一家剧本杀馆的小海向记者发表了他的看法。
“这种剧本大多由他们(图书馆)当内容顾问,剧本创作公司进行编写。剧本杀突出一个‘玩’,不管你是情感类还是推理类,内容是否足够吸引人才是最重要的,哪怕你宣传渠道不多,但剧本杀玩家口口相传,最后还是会很有热度。”
面对图书馆这种既免费又有趣的“破界”玩法,剧本杀馆是否会有危机感?小海表示乐观:“我们也有关于历史、文化的剧本,虽然场馆不大,但可以尽情演绎,相比之下,图书馆是一个注重安静的地方,毕竟还有人看书学习,所以他们在布景和玩法上的限制都会比我们多。我们支持弘扬传统文化,但也不会觉得这是挑战,而且这类剧本如果质量足够高,对行业来说也是一种好的激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