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

《繁花》等入围白玉兰奖,评委感慨精品很多奖项太少

浏览次数: 发布时间:2024-06-29 17:36:47

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的入围名单云集了中外佳作。在中国电视剧单元,包括《繁花》《漫长的季节》《问苍茫》《不完美受害人》等10部作品奖角逐最佳电视剧奖。
相比去年,海外作品的参评率创新高,《继承之战第四季》《万物生灵第四季》等优质国际剧集入围海外电视剧单元。上海电视节“白玉兰绽放”颁奖典礼将于6月28日在临港演艺中心举行,届时将揭晓各奖项归属。
在6月26日举办的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上,多位评委表示,今年入围的诸多作品表现优秀,竞争激烈,如何评选出最佳,是最大的难题。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、导演阎建钢透露,今年的评委会成员在价值观和美学思想上高度一致,对每部作品的评判有基本共识,“精品剧很多,奖项又是这么少,我们的工作会很难,但相信最终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。”
在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上,电视剧类别、纪录片类别和动画片类别的中外评委来到现场,分享了他们对优秀作品的判断标准。演员尤勇智说,他关注的是作品整体的质量:“一部片子的成功是全面的,导演、摄影、美术、剧本、演员,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能做出好作品。”作家、文艺评论家李跃森看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:“任何一部作品如果没有艺术感染力,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,就算不上好作品。当然,一部优秀的作品还需要思想精深、艺术精湛、制作精良。”法国演员安地将作品的原创性放在重要位置:“世界上所有经典的文学作品和电影,共同点就是原创性,包括故事结构、演员表演和美术创作的原创性。”
今年,备受瞩目的表演类奖项角逐相当激烈。演员海清谈到评委分工各有侧重,她主要从表演的角度出发,和其他评委一同作出评判。海清透露,此次评选的工作量非常大:“如果只看几集,不能全方位感受到这个演员的表现。”对于超过24集的剧集,她都会看满20集以上,“不希望错过候选者的所有表演,即便是一瞬间也很重要。”在她看来,一个好演员应当有“真功夫”,“对角色真诚,表达要真实。”
纪录片类别评委会主席、印度导演、制片人魏克然介绍,此次评委会评判作品的标准清晰,即主题激动人心、有启发性,在文化上有沟通、有交流,题材的结构性以及打动观众的程度。在魏克然看来,在信息量浩大的当今世界,纪录片的真实性尤为可贵。日本动画编剧、导演冈田麿里发现,动画片类别的三位评委文化背景不同,但评审过程中的想法却是相通的,“我相信这就是动画的魅力,能够跨越语言和国籍,真正好的作品能够打动所有人的心。”
随后进行的媒体采访中,评委们也从各自经历出发,分享了他们对电视剧行业发展的观察和思考。
海清认为,中国电视剧近几年更加多元化,发展更加健康,“风格的多样性应该是一个市场的规律,也是我们从业者的一份职责,我期待更多有所表达、有所感悟、发自内心的作品。”关于市场是否给演员提供了塑造多元角色的机会,她向第一财经坦言,“创作并不容易,同质化、概念化经常在不经意间出现。”海清以自己接到的剧本为例,她发现,有时候会发生一种现象,剧集创作领域阶段性地对某个行业突然关心起来,“许多类似题材的作品同时出现,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所表达,是否真的有故事要讲,这是值得创作者思考的事情。”
在电视剧领域,剧本无疑是一部作品成功的基础。今年,入围最佳编剧原创类和改编类的作品共有10部,包括《繁花》《漫长的季节》《不完美受害人》《莲花楼》等。编剧王小枪认为,今年入围的作品风格迥异,各有千秋。他深知编剧在剧集背后耗费的心血:“从写第一部作品的第一个字开始,一直到能够入围白玉兰奖提名,每个人其实都花费了很长时间,有的走过了十几年,甚至几十年,每个编剧都会绞尽脑汁、殚精竭虑地在叙事性上下功夫。”
这些年,围绕编剧话语权展开的讨论未曾停歇。王小枪告诉第一财经,十多年来,他也看到行业对于编剧工种越来越重视。他记得,2008年左右,《奋斗》的编剧石康提出编剧收入太低的问题曾经引发争议,而今他的部分提议已慢慢成为现实,“我们的创作环境比以前确实有改观,也确实能感受到这几年大家对编剧的重视,很多知名导演在不同场合发声,提出好剧本太少,这也说明大家对于编剧和剧本的重视程度正在变高。”
“最近很多平台公布了自己的片单,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,很多海报上是没有编剧的。”王小枪认为,这可能就是制片方或者平台忽略了,但也体现了很多从业者对于编剧的重视依然不够,“其实特别简单,就是一个海报署名。如果这个都做不到,那其他无从谈起。”
(本文来自第一财经)